武汉正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这一理念深入到城市建设之中。6月9日,在江夏区山湖大道施工现场,长江日报记者看到,一条山水相依的绿色门户大道已现雏形。
修建上跨下穿道路,小动物穿过时不用蹚水
(资料图片)
生物通道效果图,山湖大道隐入山体之间。
山湖大道北接黄家湖大道,南至横十四路,全长约12.4公里,双向8车道,项目串联沿线八分山、团结水库、沙港水库、红旗水库生态公园、龙王山等重要生态绿核,起点就在八分山脚下。
山湖大道效果图。
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湖大道(金龙大街-横十四路)项目负责人王斌强告诉记者,作为武汉南部海拔最高的“网红”山,八分山以日出日落的绝美风景和丰富的自然生态闻名,野猪群出没还上过新闻。“如何在修路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生态,是我们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。生物通道的概念在公路、铁路设计建造时用得比较多,青藏铁路有33个野生动物通道,山湖大道是武汉市第一条为小动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。”
在山湖大道山林段八分山垭口,路基已基本贯通,未来两山之间将建隧道供车辆通过,隧道顶部就是上跨道路的生物通道。听起来有点像园博园的生态织补桥?王斌强说,织补桥主要满足游人、车辆穿梭园博园南北园区的交通需求,而山湖大道的生物通道专为鸟类、动物而设,“我们前期调查时看到过松鼠、兔子,农民说野猪经常下山偷庄稼。生物通道建成后,顶上覆土复绿,为山体之间生物的往返栖息提供廊道,保护生物之间的自然联系,也降低生物穿越对道路通行造成的危险。”
八分山生物通道段边坡支护格构正在施工。
除了这座上跨通道,八分山段还会建2、3处下穿道路的生物通道,王斌强非常细心,“我在农村长大,知道兔子喜欢低洼的地方,擦着墙走。这种下穿道路的管涵难免会积水,我们设计时抬高了动物步道,小动物经过时不用蹚水。”
山湖大道是条新路,王斌强表示,工程师在道路设计时优化竖向设计,减少填挖高度,结合生态修复,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影响,沿线隙地内现有的鱼塘、藕池、沟渠和低洼地都尽量保留,充分利用建设海绵设施,实现雨水自然蓄存利用。
【来源:长江日报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