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黄鹤楼的前身,黄鹄,黄鹄矶,以及唐朝的唯见长江天际流
(资料图片)
久居武汉长江南之武昌,黄鹤楼便位于武昌蛇山峰上。1985年,黄鹤楼重建开放,雄踞江南,当时本地人大多上去过一两次,但很长时间并不以此为傲,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一是,黄鹤楼建筑不在原来的地址,二是黄鹤楼是钢筋水泥的主体建筑,和当时的人们内心中的古典和传统,有所落差,三是黄鹤楼不临近江边,和古诗中的临江建筑有所体感和视觉有差异。但是,时间一晃接近40年,黄鹤楼之雄伟气势,凌风伴月,反而在岁月中如璀璨珍珠彰显,和楚地风光情怀融为一体,倒是现在,很多本地人,乐于做向导,带你打卡登临天下第一楼之黄鹤楼。
黄鹤楼之所以名为黄鹤楼,并非是李白和崔颢的名诗,因为唐朝就已经有黄鹤楼存在,且是当时江夏城的重要水路坐标。隋唐一统天下,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,从前的军事壁垒消除,化作了人员和经济的大流通。而江夏是长江水道的中段的重要码头,交通要道,所以人烟辐辏,万船发止。李白自24岁仗剑出游,28岁在安陆成家,上四川,下扬州,乃至北上长安,都是先通过江夏黄鹤楼下的码头。光流传下来有黄鹤楼的诗就达25首之多,遗落的更是海量。可以说黄鹤楼并非李白而存在,但是后世人之所以知道和憧憬黄鹤楼,李白功不可没,被称为唐朝的四大名楼之一。
唐朝重建黄鹤楼,目前不见于文字史料,但是,唐朝必定重修并翻建过黄鹤楼,规模宏大,因为盛唐中唐时代,高官雅士多在黄鹤楼设宴款待客人。比如李白年轻时,或只是在黄鹤楼边送人,晚年则入主黄鹤楼上的雅座,江城五月落梅花,中唐白居易则是以朝官身份,接受了同样是钦差的卢崔两位大人设在黄鹤楼上的酒宴。
那么谈这么多,黄鹤楼究竟是怎样的来历呢?何以名黄鹤?
实际黄鹤这个词,汉朝和汉朝之前叫黄鹄。
先秦道家和民间流传一种仙鸟,“黄鵠之飞,一举千里。”
屈原《卜居》也写到”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”人为自有和理想,当然愿意和在天飞翔的大野鸟并提,而不是甘心做圈养的鸡鸭。
在先秦的《黄鹄歌》里,是写的一个忠贞丧夫的女子,抚养小叔,节义感人,因为有人强势求娶,她以黄鹄自许,宁死不嫁。那么中国古代成双的忠贞之鸟,常见的就是大雁,野鹤和鸳鸯。
黄鹄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黄色的大雁。这在先秦的水乡应该是见得到。
第二种就是黄色的鹤和野鸟,这种不常见。因为鹤通常是白的。
汉朝皇帝崇尚道家,以黄为贵重,神仙之色。汉武帝兴建建章宫,到了他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,有次游玩建章宫,看见了两只黄色的大鸟,以为祥瑞。
“黄鹄飞兮下建章。羽肃肃兮行跄跄。
金为衣兮菊为裳。唼喋荷荇。
出入蒹葭。自顾菲薄。愧尔嘉祥。”西汉 · 刘弗陵 《黄鹄歌 》
我愿意相信他是真的看见过黄色的野鸟,因为当时的自然环境较现在好,应该有些特殊的鸟类聚集。他说,看到了黄鹄飞到了建章宫,羽毛齐整,行步开阔徘徊。
头颈是金色的,身上是菊黄色的,在荷塘蒹葭中行走,优雅回顾。
我真是觉得吉祥。
汉朝君王崇尚神仙之说,世人深山修道,或可变为神仙。而吉祥的黄色的鸟不多见,被认为是仙鸟,带着预示和使命而来。
传说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,就是七月七日在缑山成仙,骑上白鹤而去。
白鹤和黄鹤,在当时人们的眼中,都是仙鸟。
所以后世道观,皇家多以铜制鹤,以寓意长寿成仙。
那么武汉,也就是古代的江夏的黄鹤,是怎样的来历呢?
这就得从蛇山和长江的地理位置谈起。
先秦这一带是古代的云梦大泽,水泊众多,芦苇和水鸟众多,人烟并不稠密。
到了汉朝,长江汉水泥沙堆积,才逐渐形成平原。其中以长江边上的龟蛇两山矶为高台,始有人烟居住,荒芜原始,但也带有洪荒仙意。关于大雁,鹤的传说,也多集中在云梦古泽这一带,这里是大雁,鹤的故乡,云水接天。
这里的山矶被称为黄鹄矶,一是水鸟众多,二是必有修道之人,在此感应天人之境,附会得道成仙的传奇。
但是到了三国时期,形成割据,东吴孙权,在此处建立军事城堡。利用石矶天险,建立哨台角楼。极目楚天江阔。
到了南北朝时期,这种军事用途的角楼,变作了名地名楼,称为黄鹄楼或者黄鹤楼。此时人烟开始稠密。
有了两个传说版本,第一个版本就是
“夏口城据黄鹄矶,
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。
边江峻险,楼橹高危,
瞰临沔、汉,应接司部,
宋孝武置州于此,以分荆楚之势。”南梁 · 萧子显《子安驾鹤 》
夏口城,也就是江夏城,是占据黄鹄矶而建立。
人们传说是周朝仙人王子乔,乘坐黄鹄飞越停留在这里过。
这里临江险峻,看得见无数高大船只的桅杆。俯瞰汉水长江。
南北朝宋国的皇帝在这里设置州县,以管理荆楚,军事控防。
第二个版本,也是关于成仙,不过是说的三国时期的故事。
“荀瑰字叔玮,事母孝,好属文及道术,潜栖却粒。
尝东游,憩江夏黄鹤楼上。
望西南有物,飘然降自霄汉,俄顷已至,乃驾鹤之宾也。
鹤止户侧,仙者就席,羽衣虹裳,宾主欢对。
已而辞去,跨鹤腾空,渺然烟灭。” 南朝宋至南齐 · 祖冲之神仙驾鹤
这是南北朝天文学家,数学家记录的当时的传说,一个叫荀瑰三国时期的人,研究道家神仙之术,曾经在黄鹤楼上休息,忽然看见西南的天空有东西飞过来,原来是神仙驾着黄鹤而来,黄鹤停留在门边,仙人和荀瑰对饮。过了一会,神仙驾着黄鹤飞走了。
当时的黄鹄楼和黄鹤楼是临江建在山矶上的建筑,视野开阔。而且这个传说,也是唐朝崔颢黄鹤楼诗的原典,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
“木落江渡寒,雁还风送秋。
临流断商弦,瞰川悲棹讴。
适郢无东辕,还夏有西浮。
三崖隐丹磴,九派引沧流。
泪竹感湘别,弄珠怀汉游。
岂伊药饵泰,得夺旅人忧。” 南朝宋 · 鲍照 《登黄鹤矶诗》
这是最早的写黄鹤楼黄鹄楼的诗。南北朝宋朝的鲍照,登临黄鹄矶,此时上面应该是有建筑的,也就是吴国的军事城楼。
当时还没有长江大桥,来往对岸,全靠舟楫,且此处江水收窄,形成湍流沧水。
秋天登临,萧萧壮阔。
想起从前有人在此成仙,只是成仙的药饵,岂能救助天下的颠沛者。
这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。
南北朝之后,迎来了盛唐。
此时江夏已经成为富庶码头,黄鹤楼高据黄鹄矶上,富丽典雅。
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 盛唐 · 李白黄鹤楼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这首诗此文不作详细解读。
在盛唐,黄鹤楼就是一个地标。东西江流,南北旅客,都不能忽略这座雄踞江头的美楼。
登上楼顶,鹦鹉洲,汉阳树,平波万里,苍茫壮阔的荆楚景色。
下楼来,杨柳依依,万里长堤,晓风残月,知音故人,是如此浑厚缠绵。
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,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为什么不能直接看到长江?
黄鹄矶在什么位置?
实际作为本地人的我,是最近才知道黄鹄矶的具体位置。但是知道之后,深有一种历史从未远去和远离的欣慰感。
因为黄鹄矶,就是黄鹤楼几千年来的定位,就在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之下,而那个地方,是我曾经上学每天必经之地,而且在那个地方,是最美的看水的去处,因为便利,不下百次的亲水,并且曾经将最美的学生时代的作文,在那个地方借流水飘远,只是当时不知道自己站在的,就是黄鹤楼的故地,黄鹄矶的正处。
因为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,长江大桥的修建,正好引桥位置占用了古代的黄鹤楼黄鹄矶所在的地方,所以现在的黄鹤楼建在蛇山之上,而不是临水,地点略有偏移。
但是黄鹤楼雄伟豪迈,大气巍然,站在上面,依然有着时空重叠的历史厚重和美感,且更有展望将来的那种雄奇。
只不过如果想领略李白黄鹤楼诗的美,建议先上黄鹤楼,然后找到黄鹤楼旧址黄鹄矶,去看看真正的长江在脚下眼下,天际流。
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。图片来自网络。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